太阳能路灯优点:节能减排,节约环保,无后期大量电费支出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成为大势所趋。对比传统路灯,风光互补路灯以自然中可再生的太阳能和风能为能源,不消耗任何非再生性能源,不向大气中排放污...
查看详情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讯(通讯员?余艳军 记者 董鲁皖龙)“一山复一山,一岭高一岭。学堂遍黄冈,处处读书声。百年老师范,代代铸师魂。初心似红烛,不畏霜天永放光明。”10月19日,悠扬婉转的黄梅戏曲调响彻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,黄冈师范学院大型原创校园黄梅戏音乐剧《霜天红烛》在此成功首演。作为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邀请的献礼建党百年展演剧目,《霜天红烛》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连演两场。
《霜天红烛》剧目由黄冈师范学院原创出品,该校党委书记王立兵、校长陈向军担任总策划,黄冈师范学院特聘教授、国家一级编剧侯露担任编剧,中国戏剧“梅花奖”得主张辉担任导演,黄冈师范学院音乐与戏剧学院、黄梅戏学院院长段友芳担任艺术总监和副导演,教师丁永钢作曲,潘柠静饰演“黄师兰”,国家二级演员吴进良饰演“罗培刚”,赵华、鲁昆鹏、李婧娴、王海燕、王昊天等130余名师生参演。
《霜天红烛》以黄梅戏为表现形式,以黄冈师范学院红色校史为背景,以百年老校“甘于坚守”为主题,融红色文化和教师教育题材于一体,讲述了以黄师兰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牺牲,与党同心同向同行,坚持理想信念,坚守三尺讲台,奉献毕生心血,“一根教鞭伴终身”“薪火相传、初心不改”的感人故事。全剧以黄师兰在黄州师范求学执教经历为主线,演绎了黄州师范在经历战乱与炮火、停办与复办后依旧坚守师范教育的黄师精神。剧中黄师兰经历爱人牺牲,在抗日烽火中依旧坚守在教师岗位上,并毅然决然将自己的子女送往苏区执教。该剧以小见大,通过讲述黄师兰奉献在教师岗位上的一生,反映了黄师学子立德树人、坚守岗位的教育情怀与师范精神。
黄冈师范学院校长陈向军介绍说:“黄冈师范学院源于师范、兴于师范、强于师范。《霜天红烛》剧目通过‘黄师兰’的故事反映了学校116年始终如一,以理想、信念和情怀扎根大别山革命老区,坚持教师教育办学传统,逐步形成‘师范为本、红色铸魂、扎根基层’的办学特色。”
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